一、國內大政要聞
1.國常會: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6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及下一步重點舉措匯報,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討論并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會議指出,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消費環境,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來源:中國政府網) 2.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 5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指出,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加強醫保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對保障醫保基金安全運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具有重要意義。(來源:中國政府網) 3.國資委:以更大力度支持推動中央企業解決產業鏈創新鏈核心問題 5月31日,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行的工作會商上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大務實合作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中央企業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依托單位;共同設立研發基金,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以更大力度支持推動中央企業解決產業鏈創新鏈核心問題。(來源:國資委網站) 4.發改委、國家鄉村振興局出臺《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方案》 5月29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出臺《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2023年實施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行動方案強調,要強化資金保障,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相關專項投資要繼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將安置區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來源:發改委網站) 5.工信部推動六方面轉型加快工業綠色發展 6月1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廣州舉行的2023工業綠色發展大會上說,要通過加快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等六方面轉型,全面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將工業綠色發展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打造綠色新動能。 6.公安部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打擊防范證券犯罪工作 5月31日消息,近日,公安部印發通知,要求全國公安機關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契機,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加強打擊防范證券犯罪工作,全力保障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順利實施,有效維護資本市場秩序,有力保護投資者利益。(來源:公安部網站) 7.生態環境部:前4個月全國審批項目環評涉及總投資超過6萬億元 5月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審批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煤炭保供、重大產業項目等環評14個,涉及總投資超過600億元;前4個月全國共審批3.38萬個項目環評,涉及總投資超過6萬億元。(來源:生態環境部網站) 8.《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 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RCEP對東盟10國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等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中方將持續推進高質量實施RCEP,為各地方、各行業和廣大企業深入實施和用好協定提供指導和服務,推動協定紅利持續釋放,充分發揮RCEP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來源:商務微新聞) 9.統計局:5月份制造業PMI小幅回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保持擴張 5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8.8%、54.5%和52.9%,低于上月0.4、1.9和1.5個百分點,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恢復發展基礎仍需鞏固。(來源:統計局網站) 二、中國金融政策 1.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信息 本周,央行共開展770億元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為2.00%)操作和50億央行票據互換3個月,由于本周有180億元7天期逆回購和50億央行票據互換3個月到期,央行本周實現資金凈投放590億元。(來源:《中國金融政策報告》課題組根據央行網站整理) 2.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不斷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 5月30日消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近日舉辦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強調,要不斷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要準確把握中國國情和金融工作規律,著力構建中國特色金融監管體系。”要深刻把握職責定位,主動擔當作為,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切實提高監管質效。(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 3.方星海:今年以來外資保持流入A股態勢 6月1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23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外資保持流入A股態勢,1至5月通過滬深股通凈流入達1700億元。近五年外資通過QFII/R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深股通持有創業板股票市值增長超過11倍。方星海表示,受益于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質量不斷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市場,擁有全球數量最多、交易最為活躍的投資者群體。此外,中國與境外市場不處在同一經濟周期、中國資產與其他市場資產存在相關性差異,這些都彰顯出中國資產在全球資產組合中的投資價值。(來源:證監會網站) 4.證監會同意上期所氧化鋁期貨注冊 6月2日消息,近日,證監會同意上海期貨交易所氧化鋁期貨注冊。下一步,證監會將督促上海期貨交易所做好各項工作,保障氧化鋁期貨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行。(來源:證監會網站) 5.滬深交易所擬修訂GDR上市交易暫行辦法,明確GDR發行上市條件 6月2日消息,滬深交易所分別就修訂后的互聯互通存托憑證上市交易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暫行辦法明確GDR境內新增基礎股票上市條件及發行審核相關安排,并明確上市公司在籌劃及境外發行GDR階段的信息披露要求。境外發行上市GDR需要在滬深交易所上市滿1年,且申請日前120個交易日平均市值不低于200億元。(來源:上交所、深交所網站) 6.央行營管部發文加強征信合規管理,要求對高發征信合規問題開展自查和整改 6月2日消息,央行營管部(北京)征信管理處下發了《關于加強征信管理合規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加強對高發征信合規問題開展自查和整改工作。(來源:央行營管部網站) 7.上海出臺20條政策支持民間投資發展 5月30日消息,上海市制定出臺了《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包括破除隱形壁壘、提升服務效能、加強要素保障、拓展投資渠道四方面20條政策。政策措施提出,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民間投資項目。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對民間投資項目予以支持。穩步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占比。(來源:新華社) 8.成渝金融法院與重慶證監局、四川證監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6月1日,成渝金融法院與重慶證監局、四川證監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共同加強金融協同治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秩序,防范化解市場風險,助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形成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來源:成渝金融法院網站) 9.廣東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推動更多省內制造業企業上市 6月1日消息,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提出,加大政銀合作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和產品,支持有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探索設立專業部門等方式,提高對制造業貸款投放比重,加強對制造業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加大首貸、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等支持力度。建立與深交所、港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等境內外交易所的聯動機制,推動更多省內制造業企業上市,擴大直接融資。(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10.香港特區政府發售近60億美元綠色債券,增設10年期人民幣債券 6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成功發售接近60億美元等值的美元、歐元及人民幣綠色債券,其中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額由2023年1月時發行的100億元人民幣增至150億元人民幣,并首次增設10年期人民幣債券。(來源:新華社) 三、海外金融政策 1.美聯儲褐皮書:經濟出現降溫跡象,就業和通脹略有放緩 6月1日,美聯儲公布的最新褐皮書顯示,最近幾周美國經濟出現降溫跡象,就業和通脹略有放緩。盡管如此,美國經濟仍然擴張,并沒有放緩到足以緩解頑固的高通脹的程度。(來源:新華財經) 2.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債務上限法案 6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關于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和預算的法案,結束了近期圍繞美國可能陷入政府債務違約產生的不確定性。這一法案暫緩債務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并對2024財年和2025財年的開支進行限制,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第103次調整債務上限。(來源:新華社) 3.歐洲央行行長:將進一步加息以應對持續高企的通脹 6月1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德國漢諾威參加德國儲蓄銀行會議時表示,歐洲央行決心進一步提高利率以應對持續高企的通貨膨脹率。同日發布的會議紀要顯示,大部分歐洲央行委員支持繼續加息25個基點。(來源:央視新聞) 4.歐洲央行:歐元區金融穩定前景仍然脆弱 5月31日,歐洲中央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金融穩定評估報告顯示,在近期外部銀行業危機背景下,歐元區金融穩定前景仍然脆弱。報告認為,歐元區經濟狀況略有改善,但增長前景不明朗、通脹持續高企和融資條件收緊等問題將繼續影響企業、家庭和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來源:新華社) 5.日本央行所持國債17年來首次發生虧損 5月29日,日本央行表示,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上一財年末,該行持有的日本國債發生1571億日元的賬面虧損,此前一個財年末則為盈利4.373萬億日元。這是日本央行所持日本國債2006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全年虧損。(來源:經濟日報) 6.世貿組織: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或好轉 5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報告說,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仍然低迷,這一態勢在第二季度可能出現好轉。世貿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表》顯示,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為95.6,低于基準點100,但比今年3月發布的92.2略有上升。(來源:新華社) 7.新開發銀行行長:新開發銀行將持續擴員,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入 5月30日,新開發銀行新任行長迪爾瑪?羅塞夫在上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開發銀行的工作將圍繞以下重點展開:第一,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新開發銀行發展。吸引更多基于多種貨幣(包括美元,歐元等)的資本進入,推動新開發銀行發展。第二,繼續擴員,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入新開發銀行。第三,更加注重本地貨幣業務,助力私營部門更加有能力獲得投融資業務。(來源:上海證券報) 8.俄羅斯4月經濟年內首次正增長 6月1日,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發布的經濟形勢報告顯示,今年4月俄羅斯經濟同比增長3.3%,出現年內首次正增長。1至4月間俄羅斯經濟衰退0.6%。根據最新預測,今年俄羅斯GDP可增長1.2%,2024年可增長2%。俄羅斯今年的通脹率預計為5.3%。(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